讀《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有感
摘要:語文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需要加深對語文教育的研究,本文將主要分析《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突出《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研究成果。從進行評析,提示當今語文教育應從其發展規律、本質上了解借鑒語文教育歷史經驗,并在實踐中不斷推動語文教育改革和與發展的不斷深入。
關鍵詞:《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的研究成果,以史鑒今
引言:為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所承載的知識,研究其理論成果,促進語文教育改革和發展進行評析,本文主要采用舉例研究法,即對《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內容進行分析,在其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深入地挖掘出《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研究成果,尋找進步方向。本文對“科學、系統的歷史分期”,“內容的適應性與豐富性”,“引導與思考的價值指向”三大成果進行論述。
一、科學、系統的歷史分期
隨著語文教育改革的深化,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現在的語文教育和過去的語文教育是一個相互銜接的有機整體,我們迫切需要從以往的語文教育中汲取經驗教訓,探尋語文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從而促進語文教育史不斷向著獨立的學科方向蓬勃發展起來。
我國的語文教育源遠流長,有著復雜的發展過程,要探尋其中的規律,就必須對它進行系統的分解研究。《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對語文教育歷史時期進行了重要的研究,并運用四個原則進行了系統的劃分。首先其認為分析應遵循“自身規律”原則,語文教育史之所以為語文教育史,就因為它是反映語文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的歷史,因此在分期時,應充分考慮語文教育的個性特征;同時分期應符合“社會關聯”原則,語文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語文教育歷史的分期,應該在整個社會宏觀發展中尋求自身特殊規律,做到既維護學科尊嚴及自身個性發展,又符合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第三,分期應掌握“注重特征”原則,作為歷史上的一個發展階段,每一時期還應有其相對的獨立性這就要求作為發展階段上的每一時期,都應有其鮮明的特征,這種特征,正是區別于其他時期的真正個性,是之所以成為某一時期的根本原因;最后,分期還應遵循“遠粗近細”,我國語文教育歷史悠久,對遠古漫長的某人教育進行細致地分析,其是難以實現的,因此不能嚴苛的要求每一時期劃分時間跨度是絕對的或勉強近似,應從實際出發,真尋遠出境系的歷史分期分期原則。
依據其四種方法,《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把整個中國語文教育史分為三大時期:從漢字產生到1904年語文獨立設科為古代語文教育期;從1904年到1949年新中國誕生為近代語文教育期;從1949年至今為現代語文教育期。接著,又根據不同語文教育發展時期中出現的明顯特征,做階段性劃分:以奴隸社會中期為斷點,將古代語文教育分為言文教育期和古文教育期;以“五四”運動為斷點,把近代語文教育分為文學設科期和國語國文期;以“大躍進”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斷點,把現代語文分為語文定名期、語文波折期和語文革新期。為了更清晰地闡述這一分期結構和不同發展時期的性質和特點,他還運用列表的形式進行說明。 因而進行了科學系統的歷史分析,為現今語文教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二、內容的適應性與豐富性
在面向21世紀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過程中,為了加強漢語言文學師范類語文教育學科的建設,我們更迫切需要適合高師學生和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學習的語文教育史教材。《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這部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對高師教育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全書的每一章,都分“軌跡”、“內容”和“經驗”三個部分來表述,顯得脈絡清楚,便于學生把握。同時,在語文教育歷史時期的劃分上,本書強調了“自身規律”、“社會關聯”、“注重特征”和“遠粗近細”等原則,既體現了教材的個性特點,又容易為師生所接受。
與此同時,《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引用了大量的有關語文教育的史實、相關語文知識,還介紹了科研成果,語文教育刊物,思想流派。大量的極大地拓寬了讀者的語文教育視野以及有利于讀者語文核心素養的積淀。其內容包羅萬千,異彩紛呈,具有極大的可讀性。
三、引導與思考的價值指向
《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注重讀者思考性閱讀與探索,其在每一章前都引入思考題,讓讀者帶著問題在文本中進行探索,并且在每章結束后亦以練習結尾,其有利于讀者深化對文本深層意蘊的解讀。其啟發性與思考性教學對讀者大有裨益。
《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系邀集全國30多所高師院校的40多位語文教育工作者編審而成,他們之中,多是聞名遐邇的專家學者,也有年富力強的學術中堅。如此廣泛的協作,一方面體現了這部教材具有集思廣益的代表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廣大同仁的愿望和共識。作為“簡編”,其敘述史實能抓住關鍵,分析評價則點到即止,這不但使學生易于理解,也給教師留下了發揮的余地,同時亦有利于廣大專家、學者、高校教師以研究精神從事教學工作,借鑒優秀教材積累經驗,并在實踐的的基礎上,編寫高質量的教材。
因此,《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注重啟發蒙識,培養讀者思維,促其成為善思考,富于行動力的研究者。
總結:綜上所述,通過《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內容分析與研究,可以發現《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的“科學系統的歷史分期”,“內容的適應性與豐富性”,“引導與思考的價值指向”三大成果是很明顯的。《中國語文教育史簡編》繼承前人經驗,亦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沉淀出新經驗。語文教育就是在這樣的不斷積累沉淀中,繼續前進。我們應以史鑒今,在實踐中推動語文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汽車工程部 廖觀音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