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終身發展的視角
向學前教育專業精進
閱讀與專業相關的書籍,一定是一件辛苦的事嗎?雖然專業有一定的嚴肅性,但學前教育并不生硬,因為我們在與鮮活的生命打交道。
在《窗邊的小豆豆》中,黑柳徹子將童年的真實經歷娓娓道來,書中沒有加入具體的教育原則,卻能讓我們對其中的情感互動和教育行為深有共鳴。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的《家庭教育》出版至今近100年,其中對幼兒從睡到醒,從哭到笑,從健康到生病,從待人到接物的種種問題都進行了充分探討,對于今天的父母仍有深遠意義。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一直被奉為經典。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敘述,我們可以感受到,對每一節課,優秀的教師都在用一生的時間備課。當南京師范大學劉晶波教授對幼兒的很多行為積累了深入理解后,也開始從兩個子女的成長故事入手,用專業視角解析了幼兒的依戀、嫉妒、撒謊、攀比等現象,因而誕生了《小時候的時候:別樣的成長檔案與分析》。
《小時候的時候 別樣的成長檔案與分析》作者:劉晶波
這幾本書都與教育相關,也來源于生活,但并不艱澀。因此,在專業提升的征途中,教師在閱讀幼兒園提供的專業理論書之余,也可以從這類好讀不累的好書中汲取能量。此外,劉晶波教授還提到了漫畫《父與子》,當專業理論書閱讀需要喘氣時,這本書可以讓人開懷大笑、釋放壓力。
推薦書目《窗邊的小豆豆》
作者:黑柳徹子
《給教師的建議》 作者:蘇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 作者:陳鶴琴《小時候的時候:別樣的成長檔案與分析》作者:劉晶波
《父與子》
作者:埃·奧·卜勞
從文學作品獲取的滋養能讓我們找到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理解兒童的心理發展是教師工作內容中的重要部分,優秀的文學作品正好可以作為“橋梁”,讓我們找到與教育、兒童心理發展契合的內容。
日本的很多童書都將兒童的心理發展特征描摹得十分到位,如:《不不園》《壁櫥里的冒險》,河合隼雄的《愛哭鬼小隼》。此外,一些外國文學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如:《青蛙和蟾蜍》《柳林風聲》。而在中國,我們同樣能找到這類直擊讀者心靈的作品,如:傅雷先生翻譯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巴金先生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當我們讀完書后,擁有了對兒童心理的理解,再對接一線工作和生活中觀察到的幼兒行為、現象,就將逐漸發現理論和實踐的聯系。
推薦書目
《不不園》
作者:中川李枝子 畫者:大村百合子
《壁櫥里的冒險》
作者:古田足日
《愛哭鬼小隼》
作者:河合隼雄
《青蛙和蟾蜍》
作者:艾諾·洛貝爾
《約翰·克里斯朵夫》
作者:羅曼·羅蘭
《激流三部曲》
作者:巴金
《柳林風聲》
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