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的長河奔流不息,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前人的聲音時在耳畔,國家的記憶在我面前。而有一種力量,任時光打磨,任歲月沖擊,任一切不堪侵蝕,它也從未褪色,以耀眼明媚的顏色,給予炎黃子孫無限拼搏的力量!紅色,是這片土地的顏色,是這塊版圖的信仰!
紅色精神,足下之路
一聲炮火點亮了黎明的夜空,兩萬五千里的長征就此開始。隊中幾乎全是不滿三十歲的年輕人們,有的甚至不滿十周歲就要接受戰爭的殘酷,鮮血的流淌,危險的逼近。毛澤東曾有詞寫到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二萬五千里長征,他們以紅色為信仰,到最終解放中國,如今,國泰民安,我們雖然不再需要歷經磨難長征,但我們仍需要那一種紅色,那種長征精神,我們不應丟棄堅守的心,更不應忘記那些長征歲月,紅色是信仰,更是一種力量。
紅色陽光,照亮四方
以前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 -群人圍著-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遼寧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著眼淚說:“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我叫解放軍,家就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干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鋒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個小女孩 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后, 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抖,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飯沒吃,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直把她們送到家里。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雷鋒說:“不要感謝我應該感謝黨和毛主席啊!”雷峰同志仿佛冬天里的陽光,更是紅色般的陽光,如一種力量照亮著土地的顏色。
紅色文化,源遠流長
俗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更有許多革命先輩們英勇事跡的書籍。例:《紅巖》、《永遠的豐碑》等。記得在《永遠的豐碑》中的趙一曼烈士所受得刑法,慘不忍睹,什么:老虎凳啊、電擊呀、灌辣椒湯等等。但是這些并沒有使她屈服,她寧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泄露半點機密,時刻將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個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她那寧死不屈的精神,人們永遠銘記在心,不會忘記她為我們付出的一點一滴,她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這種精神是偉大的,更是火紅色的,使這種精神文化,流淌在這片版圖上。
站在歲月的肩膀上遠眺,眼前,有一種顏色,便是最耀眼的那一抹鮮艷的紅色。那是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鮮血,鮮紅的、熾熱的、不可泯滅的烙印在這塊版圖的土地上 ,以熾熱重新喚起著華夏,以熱忱踐行中國夢 !(作者:楊閏文 指導老師:王子璇)